2005-07-27

「記憶的標本」互動裝置展


今天跟 liang, sasa, ohno 去北投附近的鳳甲美術館看黃心健的 2005 故事巢特展:記憶的標本. 這次展出的主要是數位雕塑及一些 camera-based 的互動裝置. 數位雕塑的呈現手法, 就是藉由眾多的壓克力切片構成立體的三度空間影像. 數位雕塑在很近很近看的時候, 再往後退將視線拉出來, 層次感效果超棒. 黃老師的作品視覺很有他個人的表現及論述風格, 儘管壓克力切片呈現手法不是什麼新概念, 但黃老師設計的圖像品質讓人看起來就是很精緻很有感覺. 另外一件很吸引我的作品是 "過客 (Passage)", 它能夠將人身體範圍的影像 mapping 成由許多建築方塊與招牌即時建構成的建築體. 建築方塊與招牌的浮現 / 掉落, 配合著音效, ...讓人持續地與影像互動來立即建構各種迥異的建築體. 我覺得這是一種很有趣的連結!

related links:
post from suno's blog
photos by suno


6 Comments:

At 7/28/2005 10:57:00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我比較喜歡的是"偏見"這個影像互動裝置。

拿掉他要表達人對資訊的接收到釋放過程中產生偏移的那層概念,他的確會被認為沒什麼,只是好玩、有趣之類的。如果真的是這樣,我會覺得很可惜!!

為啥這樣說,在看作品說明的時候。剛好有老師帶了一群小學生來參觀,小學生對於這樣的東西一定感到新奇,在畫面前亂跳大叫一定很平常,倒還不是很在意。但老師盡然跟著學生瞎起鬨,我很訝異。不是想責怪誰,只是我覺得似乎更應該讓那些小朋友了解作者要表達的那個長期存在人類心中的那個偏見。黃老師透過一道光束射過人體,在人體折射之後散射出去的多道光束來詮釋人的偏見,是很淺顯易懂的,小學生對於三稜鏡折射的物理現象應該了解,要從中作為引喻一些做人的態度,應該也不難。我覺得這是個機會教育的良機,但似乎很可惜。也難怪我同學說,剛小朋友問了一個超深的問題"這就是藝術嗎"....
hmmm不知道帶隊老師給他的回答是什麼?

等到這些小朋友有了這樣跟互動藝術的初體驗,何嘗不也是在他們心中產生了"偏見"。
他以後看到類似的創作,會怎麼看待?

偏見很容易讓一個人不尊重他人偏執己見,這些都是在還沒了解對方之前,就在內心裡所下的短暫決定,這對任何一方都是有害的。

或許,對於那位小學老師這樣的方式,也會影響了我對於所有小學老師的看法,這就是偏見!!

(part I)

 
At 7/28/2005 11:28:00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接上篇)

為啥要砍自己來說明這個例子?
只是想引出我在隔壁看了陳永賢-身體之歌個展之後的一個小心得
說真的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但他呈現的東西在我看來很極端,很不平易近人,但卻超有深度,他的作品不是用看的,是要用想的。光看不懂,想才會有收穫!!

話說回來,什麼叫"砍自己"..
從他的作品中,我總覺得"藝術家的職責,似乎好像常藉由反省自己來試著表達某些事情"。

雖然純藝術總是激不起我的興趣
但從他有點激進且自虐的行動藝術來看,
我很佩服他的精神,尊重他的信仰~~
反省別人很容易造成衝突,只好藉由影射自己的不是來引起對方的思考,當然無法激起漣漪有很多因素,我沒能力談!!

去看展的時候,別忘了走一下隔壁
每個作品待個十分鐘,或許有所領悟也說不定!!

(part II)

 
At 7/29/2005 12:30:0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陳永賢-身體之歌
http://eric.web1.com.tw/my_work/20050703/main.htm

 
At 7/29/2005 01:03:0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陳永賢個人網站
http://ge.tnua.edu.tw/~yhchen/

(PS:非愛好!! 純粹好奇想了解他的創作脈絡:P)

 
At 7/29/2005 09:39:00 下午, Blogger daniel said...

Uhmm...感謝 ohno 的熱情分享! 謝喇~:P

 
At 3/24/2006 02:10:0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The Song of Body)
http://www.hong-gah.org.tw/info/20050703/main.htm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