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智慧 科學初獲答案
(大紀元記者徐竹思編譯報導)智慧是甚麼?在西方一般有兩個定義,一稱作「現實智慧」,指日常生活的能力,會適應環境等(Smart, Clever);另一定義則較抽像,認為智慧(Wise)的人不限於個人的生活,而能洞悉人類整體的深遠意義。這有些像我們中國人所謂,生活中的精明和聰敏與能參禪悟道的明慧之分。
在近十年中,很多西方心理學家試圖探索智慧的各個層面,希望能發現智慧與精神信仰(Spirituality)、性別、文化、甚至童年經歷的關係。據《紐約郵報》報導,在去年夏天於火奴魯魯舉行的美國心理協會會議上,全美各地的心理學家公佈了這些方面的研究。(...more)
在電腦科學領域, 讓電腦具有一些 common sense 推理能力, 指的很像是上述的「現實智慧」. 但是, 這種智慧與其說是智慧, 還不如說是一種讓電腦模擬人類基本思考邏輯的東西. 真正電腦無法模擬或需要模擬的智慧, 也許是 "Wise" 這個智慧? 但這個問題其實要回歸到哲學面: 何謂智慧? 為什麼電腦需要有智慧? 電腦需要或被允許擁有什麼程度的智慧?
我經常思考環境智慧 (Ambient Intelligence) 到底是什麼. 如果只是人工智慧 (A.I.) 加上寧靜科技 (Calm technology), 那意義何在? 面對這個問題我很喜歡從環境為本的角度, 試想環境智慧 (Ambient Intelligence) 其實已經存在自然界當中. 老子看到水在流, 就能悟到 "上善若水" 這麼有哲理的話, 而成為經典, 影響千年的人類文化. 只是背離自然與宇宙特性愈遠的我們, 愈難能從環境中學到或找到我們需要的... 而電腦在這裡的角色, 可能是強化或促進人與環境這種感性或精神性對話的關係. 相對於此, 現在從運算為本的角度, 迫使我們必需以人工的方式創造一個虛擬的環境智慧 (假裝環境好像有智慧), 其實只是將介面隱藏起來, 並以服務為導向的環境自動化程序... 也許環境智慧更適合從環境與智慧的角度, 而非運算的角度切入. 環境智慧的終極目標或許不是適應人的需求與渴望 (滿足人的惰性?), 而是某種更能夠衝擊人類文明, 對人類思想與精神發展有所助益的願景?...... 一些雜想.
1 Comments:
由於人類目前太執著科學方法,且只相信婆裟世界顯現的各種感官所及,邏輯及科學方法可導出的結論,就這麼一點範圍的"科學",由人腦可被人運用的那一小部份開發出來的"成就",到底解決人類哪些問題?或任由這無道德規範的科學方法製造更多問題?
開掘人腦未被發掘的那一部份,開發特異功能,智慧,將是未來科學研究的課題吧??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