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17

愛知萬博之: 互動設計現象 (1)


位於紐西蘭館的大型互動觸摸式螢幕 (應該是 camera-based)

經過這次萬博會的巡禮, 儼然可以發現 “互動設計” 在展示空間中逐漸邁向主流和關鍵地位的趨勢. 幾乎所有 “開發中國家”“以上” 的國家館, 其展示空間都會有互動裝置的設置. 從觸控式螢幕加上網路服務、LBS (Location-Based Service), 到地板、水幕、牆面等空間元素的互動式探索學習, 或科技藝術、昂貴的VR、MR (Mixed Reality) 互動設施… 在在都可以證明互動設計在當今國際展示上的運用普及程度. 相對的, 互動設計的優劣好壞, 也大大影響整體展示效果和參觀者的感受. 而某種程度來說, 互動設計又好像是國力和一個國家數位化程度的展現. 在這裡其實很難去客觀評議每一個國家館在互動設計的意圖和效果, 因此我只能就我所看到的, 與互動設計有關的, 整理出來.

第一個要提的, 是我們第一個衝的國家館—英國館 (UK Pavilion). 之前就已有看到相關的報導, 聽說英國館以互動設計為主要展場呈現手法. 此外, 據說之前文建會有到英國去取經, 想要汲取人家在數位文化創意產業的經驗, 因此到愛知不先到英國館看看, 好像也喪失了此行的主要目的. 英國館基本上搞的就像是一個互動設計裝置展. 裡頭用了 7~8 件頗為簡單卻細緻的科技藝術作品, 說明一些英國和自然或生態有關的議題、產學研究或教育訊息. 說簡單, 是因為互動模式很清楚簡單, 說細緻是因為所選擇的輸入模式都還相當 “藝術取向”. 當然了英國館展出的不只是互動裝置的部份, 還有其它藝術家使用自然媒材創作的一些個作品. 不過下面我只針對互動設計的部份做個簡單的介紹 (以下各項標題的中文是我亂翻的, 而非官方翻譯).


英國館的互動裝置作品. 由左至右: (a) 1-Tidal Energy 潮汐能源, (b) 4-Smart Fabric 聰明織物, (c) 6-Seeing with Sound 聲音視界

1- Tidal Energy 潮汐能源
這件作品要說的是如何應用英國開發的 TidEl System, 利用潮汐做為能源資源. 其互動裝置是設計成讓參觀者可以操控一個力回饋鐵球, 控制潮汐的變化, 來感受並觀察 TidEl System 如何利用潮汐來回之間產生的動能產生能源.

2- Natural Designs 自然設計
這件作品是展示有哪些自然生態的現象刺激英國的設計師創新. 例如壁虎在牆上爬行的黏著力的想法、利用蝙蝠使用迴音, 讓失明的人也能在黑暗中找到路、使用蜂巢系統建構建築物等等. 這件作品是純空間裝置展示, 並沒有互動.

3- Natural Architecture 自然建築

這件作品是要介紹英國的一個 Eden project. 該 project 利用許多泡泡形狀的建築表面覆蓋生長植物, 目的是要促進人類、植物、資源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 藉以達到永續性建築. 互動裝置則是設計成讓參觀者可以去擺動一支下垂的太陽花, 然後平面上的蜜蜂會蜂擁而至追隨著花的擺動.

4- Smart Fabric 聰明織物
這件作品是講一個從松果得來的概念. 松果一旦受風, 就會開始膨脹, 變成一大顆, 甚至松果上的果子會飄走. 這樣的概念可以應用在服裝織品上, 也正是英國 Reading & Bath 兩家大學正在進行的研究. 觀者可試著對互動裝置上的松果吹氣或是搧風, 松果樹上的其它 LCD 松果就會開始膨脹並飄散至整面牆上.

5- Seeding the Future 播種未來

這件作品要介紹的是英國有一個正在進行的千囍年種子銀行計畫, 希望透過搜集並冰凍保存各種不同種類的種子, 建置一個種子資料庫並且讓種子在未來免於滅絕的危機. 互動裝置的表現方式, 是像今年在奧地利電子藝術節25年大展展出的電子書 (LibroVision) 一樣, 讓參觀者可透過翻閱一本投影的電子書來獲得一些影像訊息.

6- Seeing with Sound 聲音視界
這件作品要說的是 Leeds 大學和 Sound Foresight 公司的科學家, 正在學習蝙蝠透過超音波認路的方式, 建置一個 Ultracane 的系統. 互動裝置展出的形式和網站介紹的略有出入. 原先的互動提案, 是參觀者拿著一根盲胞用的棍子去讓桌面上的投影顯像; 實際展出的是讓參觀者去控制一個轉盤, 轉動超音波的光束, 就像遊戲中軍用超音波在暗夜偵測敵人一樣.

7- Swim like a Shark 游若鯊魚

鯊魚的表皮摸起來粗粗的是因為它的皮有許多微小的V字形狀的東西, 可以幫助它在游的時候減少水的阻力. 英國的 Speedo Aqualab, CyberFX 和自然歷史博物館依照同樣的概念發展了 Fastsuit FSII 游泳衣, 讓日本選手 Kosuke Kitajima 獲得上次奧運的金牌. 在互動裝置設計上, 這件作品讓參觀者用手在裝置的橫槓上學鯊魚的尾巴游水般擺動, 控制投影在地上的鯊魚向前游.

8- Hanging by a Hair 毛式懸掛

壁虎透過趾頭上叢密的毛, 在天花板和窗戶上爬行. 透過類似的概念, 英國 Manchester 大學發展了壁虎膠帶的概念. 而展場的互動裝置, 則是讓參觀者用手去操控一個鐵片製作的蜥蝪的傀儡. 透過擺動蜥蝪傀儡的手, 帶動它身體的擺動, 並且即時 mapping 到投影上的蜘蛛人在上面爬呀爬的.

以上幾件互動設計作品, 概括了英國對於自然生態方面的回應. 老實說, 英國館的互動設計作品, 如果沒有對於英國的產學現況與國家政策背景有所認識, 光看作品會讓人不知所云. 甚至讓人覺得作品和它所要介紹的東西, 是不相干的兩碼子事, 甚至會覺得只是在搞炫. 但這或許也是刻意操作成這樣的展出方式? 畢竟這樣的方式還是驅使了我主動去探究它作品的初衷和動機. 而且我滿喜歡 Hanging by a Hair 那一件作品的. 只不過大部份的人應該很少會像我這樣, 也或許對其它人而言, 有趣的互動經驗才是最重要的, 需不需要去深入了解作品意涵則是另一回事. 其實它透過互動的方式所要講述的東西都很單純, 但是透過互動, 讓整個吸收訊息的過程生動有趣多了, 若是用傳統的靜態圖像搭配文字, 應是單調許多. 在面對自然生態和永續性居住環境的議題, 未必都得採取嚴肅的討論方式. 在這方面英國算先鋒之一了.

related links:
UK at Aichi Expo 2005
[News] UK pavilion at Aichi Expo 2005 (via archinect.com)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