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8

與鄧老師茶敘小記

suno 的福, 昨天和薯條團的幾位成員一道去鄧怡莘老師舒適的家聊天. 之前對鄧老師便已久仰, 也知道他是台灣少數專注在人機介面與使用者研究的教授之一, 但其實一直到今天才正式和鄧老師照面.

在和鄧老師茶敘過程中, 我特別想要再提的, 是他提到的關於 "藍波" 這檔事. 我們從小都是被訓練成單打獨鬥的傭兵. 而這導致今天台灣, 人人都是藍波, 人人都很聰明, 人人技術能力, 設計能力, 企劃能力, 公關能力, etc 都很好, 但畢竟我們還是單打獨鬥的傭兵, 因此無法造就像歐美那種媒合的平台. 鄧老師還說了一句話: "如果哪一天聯考變成三個人一組, 台灣也許就成功了." 三個人要怎麼考呢? 其實言下之意, 就是說過去我們所受的教育, 不曾有過針對 co-work 的訓練. 我們從小考試, 都是一個人獨力完成. 就算是團隊作業, 也總是自己摸索如何將題目切開並分開做, 而對於那種無法切割的題目, 都無所適從.

此外, 太過強調個人能力, 讓我們都只顧著衝, 卻缺少停下腳步思考的 buffer. 國內的產業, 公司是要把一個人擠成 120% 的力, 但是在歐美的一些環境, 10 個人可以做的事, 他會請 12 個人, 刻意留出 20% 的 buffer 讓員工去想事情, 去檢討事情做的對不對, 去檢視下一步該怎麼走. 相對地, 我們往往只注重把事情執行好與執行完成, 卻很少去檢視與思考每一步策略的決定, 以及之後的方向該怎麼走. 也因此, 把一套國外的系統套用在台灣 (e.g. 政治制度, 交通運輸系統, etc), 我們照著 guideline or framework 很容易執行, 可以做的很好, 但是在沒有國外的先例提供的 guideline or framework, 我們卻像迷失的羔羊一樣不知該怎麼做, 因為不再有 follow 的對象. 不再有 follow 的對象, 就得自己思考路子, 而往往這個時候, 我們就愣了, 就不知該怎麼走了. 所以我們不斷複製, 複製, 複製, 代工, 代工, 代工,...

其實我很少去反思我所受過的教育與背景. 因為大部份的時候, 我們都是努力在向前衝的. 當我們一直在前線揮刀的同時, 卻少了磨刀與思考刀如何使, 以及精進刀法的時間. So, 也許現在該是停下腳步, 趁著當兵期間, 好好 buffering, 思考自己的路應該怎麼走的時候了.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一條路.


19 Comments:

At 5/29/2006 01:24:0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我想提問~請問以daniel你的個人經驗來說,在產出一項作品時,從創意發想→相關文獻或案例研究→工作規劃→實際執行製作→事後整理檢討,在時間的分配比重上大約是如何勒?

 
At 5/29/2006 01:31:0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就算是團隊作業, 也總是自己摸索如何將題目切開並分開做, 而對於那種無法切割的題目, 都無所適從" 這段話實在是說得好啊~那我還有一個問題是針對上面提到的狀況,有沒有什麼經驗以及解決方式可分享一下勒?

 
At 5/29/2006 01:46:00 上午, Blogger daniel said...

okinawa:
因為這牽涉到 project 的目標, 所以我通常會看是什麼樣的 project.
1) 如果是研究性的 project, 在前兩個 (i.e. 創意發想→相關文獻或案例研究) 跟最後的階段 (i.e. 事後整理檢討) 應該會花較多時間.
2) 如果是創作型 project, 我應該會花較多時間在第一跟第四階段 (i.e. 創意發想 跟 實際執行製作) 上來回往復.

至於比重, 可能還是得看 project 的性質和設計概念而調整. 因為有時候某些 project 是概念簡單, 但技術創新, 那可能就要預留多一點的時間在實作上. 但現在我會比較重視創意發想概念以及事後整理檢討這兩部份, 因為我覺得這兩個部份是決定設計好壞的關鍵.

 
At 5/29/2006 02:13:00 上午, Blogger daniel said...

至於團隊作業, 其實我沒什麼特別可以分享的經驗, 但我覺得待人之道 (i.e. 人際問題) 會是較突出的問題. 因為每個人能力強, 就會執著於整個 project 的成敗, 因此對於別人的任何決策都會表現出積極且批判的態度, 而人類的心又相當複雜, 妒嫉心, 顯示心, 爭鬥心, 歡喜心等等, 要如何擺正這些關係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心性與智慧上的考驗. 而這些會反映在個人情緒, 個人情緒會直接影響做事心態並投射在做事的成效上. 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主要的問題.

另外我覺得團體作業中一定要清楚每個人各自扮演的單一角色, 分工要清楚明確, 並完完全全相信與包容隊友. 團隊作業與個人作業真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工作型態.

 
At 5/29/2006 09:44:0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恩,我想以我們的教育中,
其實不太有機會讓我們體會到真正的團隊合作,
我說的是,
就像鄧老師說的,國內教育環境,把個人往往塑造成藍波(不知為何,我一直想到整藍波火),但是往往在以後的學習歷程中,又加入了多讓許多藍波團合作的機會,但是請問你有看過這種電影嘛?一群藍波團隊合作,我想一個團隊全是Leader會大爆炸吧!
所以,
就我的經驗中,團隊合作總是充滿矛盾與不服,然後有時候會有人不爽,再不然就是有人太強勢,有人太混,我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是台灣教育造成的流弊。

 
At 5/29/2006 03:56:00 下午, Blogger Totoro said...

哇.....藍波....我超喜歡看的。全身肌肉,性格髮型,赤膞,長褲,配上每次出征的標準動作---綁頭巾、繫鞋帶,充滿復仇的氣氛,怒火直上雲霄,加上神乎奇技的槍法,什麼鬼東西都會開都會用,真神人啊!

後來有機會重新看過整個系列,才發現一件事。在第二集中沒有越南妹冒險營救,在第三集沒有反抗軍的支援,藍波早就成為叢林腐屍,或是沙漠乾屍了。沒有配角,沒有支援,沒有失去伙伴的痛,是激不起藍波復仇之心的。更沒有如第三集中"神都有憐怋之心,但他沒有"的冷酷神話了。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這道理大家都知道。小弟倒覺得,問題不在我們的教育培養得出個個是藍波,而是社會上為什麼只喜歡藍波?

 
At 5/29/2006 04:29:00 下午, Blogger daniel said...

TO哥點出了一個重點: 為什麼大家只喜歡藍波? 我想是因為從小到大這個社會沒有人告訴過我們 "先他後我, 無私無我" 的偉大與價值. 捨身取義, 君子成仁, 曾幾何時變成只是古人的道理, 從小老師和父母灌輸的就是如何考第一名, 如何幹掉別人, 只顧自己強, 不顧同伴的死活與心理感受. 社會上也是一樣, 蠶食與競爭更是激烈. 沒有一個前人會教我們成就別人的道理. 大家都想怎麼自己好, 怎麼自己強過別人, 整個環境都是這樣, 價值觀就是這樣, 所以環境也只想得到拍藍波這種片. However, 我們千萬別忘了, 藍波只是一部電影, 真正的戰爭, 可不是這樣啊 T_T

 
At 5/29/2006 06:41:00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其實我比較喜歡馬蓋先,藍波很油。

 
At 5/30/2006 03:47:0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同感!
關於藍波很油一事.

 
At 6/01/2006 08:16:0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題外話:很久沒有跟鄧老喝茶了...*_*..,好懷念鄧師母的手藝,到時學成歸國真的要好好再拜訪..[其實是嘴饞..])

 
At 6/02/2006 01:42:00 上午, Blogger daniel said...

啊~ 上次只有吃到師母切的水果, 原來師母廚藝精湛啊?! 那我也要試試...:D~~

 
At 6/02/2006 04:03:00 下午, Blogger Denny said...

有...薯條嗎?

 
At 6/03/2006 04:40:00 上午, Blogger daniel said...

denny:
哇~ 薯條... 超餓的啦... 日式豬排吧... 衝了啦...!!!!!! (...有互動嗎?)

 
At 6/04/2006 08:18:00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說到國內教育和藍波,頗有感觸..在這唸書..台灣人感覺在學校,真的比較像是在單打獨鬥(不過出去玩到都是一群,或許只有我唸的這系是這樣)..

反觀韓國人,那個整個韓國的社群..狠恐怖..學長傳授學弟..在業界也是互相幫忙. 常常可聽到他們有一些study group..

倒是我們台灣人常常雷聲大雨點小號召去個研討會或者一些活動,也看不到有人有很大的意願,說要什麼group都看不到,....不知道是大家都覺得自己能力不足, 還是都不想要分享經驗,只想自己留一手...好像大家都像Daniel說的,只想自己好, 只想強過別人...然後在這之間..已經畫地自限被人給超越了..

不過就我所知..這的3D台灣學生倒是很有凝聚力,有很多業界的學長在帶..反觀我的系..埃...還要在多努力囉

 
At 6/05/2006 12:46:00 上午, Blogger daniel said...

謝謝 shock 分享的訊息. 其實台灣人普遍來說我覺得是有比較悶一些啦 (我自己也滿悶的), 像你說的, 可能擔心能力不足, 或者其實只是想顧著自己好, ...等等等等, 也有可能參雜其它各種複雜的人心, 例如認為和別人合作, 光環會被別人搶走之類的, etc. However, 我覺得這個情況漸漸在改變, 尤其是面對國際規模的競爭, 再不學習如何和別人協作, 就刨啦!

 
At 6/05/2006 08:59:0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哈..你們互動團就是個好例子..每次看到你們去參訪都好羨慕壓...

 
At 6/05/2006 11:32:00 上午, Blogger daniel said...

shock:
ok喇, 你們在國外, 如果也有機會能參訪國外的產學各界, 一定會更 high 的啊, 一定會聽到更多差異化的想法! :)

 
At 6/07/2006 11:20:00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我覺得台灣的教育是在訓練冗員耶.偶而有清醒的藍波出現就很不錯了.

 
At 6/08/2006 03:58:00 下午, Blogger daniel said...

jackie:
台灣的教育現況, 就是要等像你們這些國外的趕快學成歸國, 回來任教, 好好革新一番喇 ^^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