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5

Muscle Room


最近 TUDelft - Hyperbody Research Group 的一個 project: Muscle Room, 是把之前的 Muscle Reconfigured 的技術應用於設計一個可重構的旅館客房空間. 透過即時彎曲圍覆空間的皮層而形構新的空間形式, 讓旅客可以切換不同的空間活動情境.

因為研究方向的關係, 一直以來都很注意這種可即時重構空間的系統與技術. 像 Muscle Room 這樣的空間或許能夠達到 William J. Mitchell (2001) 在 E-Bodies, E-Building, E-Cities 一文中描述 "Attentive Architecture" 的 scenario, "一進到旅館, 空間自動下載個人工作環境設定". 然而, 這種空間系統存在著許多亟待回答的問題. 其中最根本的問題, 就是人們為何需要這種動態改變的空間? 這種可重構的空間對使用者來說, 會比較舒適或更加方便嗎? 對居住者的空間感知/認知有何正面影響?

此外, 這類可重構的動態空間經常忽略考慮物件 (Artifact/Object) 在空間中的重要性. 事實上, 在定義空間活動上, 物件 (Artifact/Object) 可能會比空間本身的重要性更大. 舉例來說, 透過 notebook 這個單一物件, 我們可以在辦公室, 在餐廳, 在交通工具上, 在旅館, 在臥室工作, 而不需在特定的空間中進行工作. 或許我們要想的問題, 不該直接從空間形式切入, 而是從所要進行的活動來反思空間所能呈現的形式與其能帶給活動的幫助, 也就是空間設計必需要以活動為主軸. 單單是形變並不能帶給我們手邊的工作或進行的活動什麼太大的幫助. 但是不可否認地, 空間形式在感知或人因上確實能給予人類活動一些幫助, 只是可以幫助多少的問題. 透過新的技術, 能夠幫助更多嗎? 如何幫助? ... 希望這些問題可以早日有些明確的討論或答案.

related links:
[前po] Muscle Body 2005
Responsive architecture (via wmmna)
ONL 建築事務所


4 Comments:

At 5/25/2006 01:18:00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滿有意思的概念,這讓我想到以前的影集Star Trek,在企業號上,有一個模擬任何時間情境的房間,影集中的主角在企業號上閒暇之餘,可以到這模擬空間來扮演各種角色劇情的情境。
這東西還是很科幻,不過以丹兄這篇文章來看,我直覺想到的應用就是類似這樣的"虛擬某種實境",其實我也不太懂啦,一點淺見。

 
At 5/25/2006 05:27:00 下午, Blogger daniel said...

就技術上來說, 我覺得這問題太大了. 舉個例子來說, 你要如何把餐廳變成健身房? 光是分析這中間的過程, 就可以拿博士了吧? 剛放在餐桌上的玻璃餐盤與餐具怎麼辦? 廚餘怎麼辦? 回收垃圾怎麼辦? 還不是要我自己收? 水槽呢? 那這樣你從地板凸出一張桌子, 跟我搬一張 IKEA 買的精美又有質感, 且可以自由搬動的桌子, 為什麼我要選擇使用你這張桌子呢? 健身器材哪裡來? 我如果一邊健身一邊要看電視, 我不還是得把電視搬進來安在牆上嗎?

我想, 這種東西還是較適合從人的 "生活型態", 而非 "空間型態" 下手. 畢竟 "人" 才是空間的 User. 一個最能符合人們彈性使用的空間, 大概還是四面牆+天花板跟地板圍塑出來的空間吧?

 
At 5/27/2006 02:16:00 上午, Blogger Denny said...

其實我認為,不論用建築的構築或是工設上的人因方法,甚至是心理學/社會學上的角度,去切入空間-物件-人之間的關係,都會得到一個類似共通的結論就是人是不可被預期的。也因如此,當設計彈性大的空間或物件時,其實只是將人的自主權還給人而已,而不是將一種互動方式加諸在人的身上,並且形成制約。

所以Daniel與@hno大的意見,個人是覺得很有挑戰性啦,利用空間的改變去處發人的某種行為,或是人因為自己要改變行為,而引起某種空間觸發,聽起來像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會形成結論嗎?說實在的不是很清楚,但實在相信這樣的討論是有意義的。

不過我認為,人都需要自由,但太自由時,就迷路了。

而設計,就不是讓人,不要迷路?

 
At 5/27/2006 12:36:00 下午, Blogger daniel said...

所以其實這種動態結構, 可能目前較適切的研究議題, 未必得是人的所有的生活中行為. 我很喜歡 Ofram 的 CEO, Tristan Sterk 的想法: 他研究動態結構是從節能的基點出發. 當風吹過來的時候, sensor 會感測風向, 風速, 風力等資訊, 此時空間會自動形變, 將室內空間調整成最舒適的型態. 所以, 室內空調與冷暖氣便可以搭配這樣的系統達到節能.

其實以人的行為觸發環境改變不是不可行, 只是環境的改變要符合人到什麼程度, 這可能才是問題核心. 如果沒有研究使用者行為, 而是用空間去強制定義使用者行為, 這樣的空間可能就會不適於"使用".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