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台北數位藝術節開幕
由在地實驗所策劃執行的第一屆台北國際數位藝術節 (Digital Art Festival Taipei 2006), 於 11/10-19 在中山堂, 紅樓劇場, 以及西門町步道商圈盛大展出. 開幕當天有幸能夠和 dAb, 小乖, ohno 親臨現場, 並巧遇青鳥的 Tony, 還有久違的王照明老師.
當天在中山堂現場的人, 大約一兩百人左右, 其實這種感覺還滿好的, 頗為清悠涼爽. 在中山堂廣場上並有幾件邀請自國外的科技藝術表演及作品, 包括 Benoit Maubrey 的 Audio Ballerinas《電音芭蕾》, Paul DeMarinis 的 Rain Dance《雨舞》 , 以及 Theo Jansen 的 Animaris Percipiere Primus《物種原始》.
其中要特別講講的是 Rain Dance《雨舞》. 這件作品若是用看的, 就是一排蓮蓬頭不斷的在噴水. 其實光用看的看不出什麼個所以然, 但只要親身去體驗, 就會立刻發現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作品, 能夠讓你擁有難忘的互動經驗. 使用者只需要拿一把雨傘進去, 讓蓮蓬頭對著傘葉沖水, 就可以聽到效果非常好的全傘罩式立體環繞音效. 每一個蓮蓬頭, 都是不停的噴不同的樂章. 這件作品的神妙之處在於, 它的音樂完全是靠不同強度的噴水噴在傘葉上, 達成不同的音階, 音調, 與和弦. 後來一查, 才知道這件裝置是 1998 年的作品, 真的是歷久彌新.
related links:
DAF 2006 - 台北國際數位藝術節
料好實在 . 台北數位藝術節 (via 小乖)
8 Comments:
你有去聽Paul DeMarinis
那場演講嗎
?
他很多資訊
竟然都是從早期的科學實驗得知
賴火旺:
我沒有聽耶! 不過我確信科技藝術有不少經典都是來自許多科學實驗的啟發或轉化. 像今年 SIGGRAPH 2006 相當受人矚目的 Toshio Iwai 的 Morphovision, 沒有科學實驗方法基礎者, 應該很難能夠想到並創造出像這類型的作品吧?
不過我要說的
是
他的物理資訊
竟然、是來自
起碼『十九世紀』以前的科學實驗和科學畫報
,
原來那些跳脫既知邏輯的技術
不是科技衝刺的現代
。
hmm... 真的是太厲害了!! 但老實說, 我不覺得現在的科學有很發達耶, 古人在科研上比較沒有包袱與框架, 沒有太多科學教條, 所以他們能夠盡情專注投入在科研項目, 能夠無邊無際的探索. 但是現在的科學教育卻是讓現在的人在古人訂下的科學架構之內打轉... 通常原創的東西, 都是從最基礎的理論發源的. 我想這就是 Paul DeMarinis 的作品所體現出來的訊息吧.
你提到︰古人在科研上比較沒有包袱與框架, 沒有太多科學『教條』。我深感贊同。
也許現代太多邏輯是在『線上』,是被劃好的線。先前每每翻閱一些以前的手抄本圖片,都很驚艷,心中不自覺吶喊︰真是好作品!!!!
但當時製作的人們,並非是以藝術的身分製作這些啊,卻具有極大的魅力。
反觀現在、知識就像放在櫃上的材料,我們需要哪樣,都可以隨意選取。
是不是逐漸喪失探究的心,哈哈哈。
賴火旺:
對呀, 不只在藝術創作上, 各行各業好像都是這樣耶, 大家好像都是抄古抄今, 這種情況衍生的問題之一, 就是總會在某 A 看到某 B 的影子, 或在某 B 看到某 C 的影子... 其實這也沒什麼問題, 大家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上爬也很好, 只是願意再成就其它巨人者卻愈來愈少了.
我覺得還有個原因是現在是個速食年代, 什麼東西都要迅速, 因此很多事情思考的很膚淺, 很表面, 對一件事情還沒了解, 這個 project 就 close 掉了, 甚至很多東西的概念就是直接抄襲. anyways, 我覺得研究所真的是個可以好好放慢步調, 思考與深入探究一些很本質的事情的時候, 像我現在一離開學校, 就覺得掉進了一個物質大洪流, 沒有什麼時間讓我再去多加思索與探究一些很本質的問題.
so...期待賴火旺的畢業創作!! XD
啊 ⊙_⊙
你這樣說我好羞愧
我應該做不出啥鬼
,
哈
。
PS、和你閒聊真爽快啊,噗。
賴火旺:
哈哈...anytime 囉, 我喜歡聊這些有的沒的. 但真的要我做, 我想我也是說的很多, 但做的很少吧 XD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