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ID on the move!
IDCID (International Digital Context Innovation Design) 是雲科大楊靜和阿文老師為主籌辦的為期十天 (9/26-10/5) 的國際工作營暨研討會. 主要是承續上次 ICDI 2007 的經驗, 再辦一個跨國的深度文化互動設計工作營.
看了一下他們每天的行程, 真的是挺充實, 挺令人羨慕的, 有豐富的台灣市集文化旅遊, 還有國際專家講座. blog 上紀錄了參與學員每天的參訪行程以及觀察, 推薦大家去看看.
related links:
IDCID blog
2007國際數位涵構創新設計研習營暨研討會 活動簡介
3 Comments:
相當多的行程是跟台灣的地理做互動啊!!XD
撇開行程不講,我想有另外一件事情可以討論,其實就是在工作營的時候,有沒有得到互動設計/設計互動的正確指導。
我想SUNO或是LEX在歐陸參加WORKSHOP的經驗比我多,其實只是引出一個契子:互動設計工作營除了prototyping之外,學生能不能夠真的獲得從觀察中看到織理的練習,不然看跟想分為兩件事情就怪了,有一部分的設計互動的精神是邊看邊想,邊想邊做,來回不斷的程序不是嗎?
最後敬祝楊靜老師與阿文老師工作營順利成功。也很期待最後展示。
Denny, how was in Japan?
有沒有得到互動設計/設計互動的正確指導。This is a good point. However, this is a cross-disciplinary workshop, the more they cooperate, the more they will learn the methodology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This time, we have more strong background professors involved. Pass two days, the discussion as well as conversation has generated a lot of new ideas and solutions.
For the design-interaction, we leave that to our second keynote--agile design process.
Tomorrow will be the exhibition day, we all excite about that.
趁這個機會講一下日本的互動設計現況,其實如果要單純討論互動設計這個名詞,日本的定義是建立在web-based interaction,換句話說,就是網頁設計。
但我們現在看到的日本作品,分成幾大類:科技藝術/產品設計/UbiCom Lab/機器人科技。
所產出的作品,他們也不認為這些是互動設計,有種背景<--->作品的連結性,回頭說來,受到正確的指導其實也是源自於老師的背景的影響,如果是UbiCom的老師會大概怎麼想應該是可以預期的(或者是不能??)。
對於正在學的我而言(個人經驗),工業設計的disciplines在於產品裡所有的embedded interaction,但缺少像是Why interaction的連結,換句話說就是哲理性的邏輯還是出現得很少,所以學工業設計的人要了解互動設計/設計互動這件事情,老師只會認為是使用者介面的issue,似乎就縮小了idea出現的可能性。
但這次的IDCID,還是很興奮的看到許多人在這中間獲得許多啟發,像是種子一樣被散發出去。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