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0

IDCID visited


上次應阿文老師邀參加 IDCID 的期末發表, 所以就又偷偷白天出現在雲科大設計學院. 這次 IDCID 形式跟上次的 ICDI 差不多, 參與學員來自的國家以及作品的完成度也很類似.

這兩次參與工作坊期末發表的感覺, 都覺得重點在於學員之間跨國、跨文化的合作與激盪過程, 至於結果的產出並不是那麼重要. 我想這也是工作坊的精神, 亦即透過動手實作與團隊合作, 學習與體驗新事物. 照這樣看來, 其實這類型的工作坊應該多辦一點, 或甚至結合課程、納入課程架構, 像以前義大利的 IDI 那樣, 透過整學期的 workshop 去完成具能見度的 projects. 相信這樣更能讓互動設計教育在台灣向下紮根, 並發展屬於自己的論述.

related links:
[前po] IDCID on the move!
[前po] ICDI 2007 國際互動創意設計工作營


4 Comments:

At 10/23/2007 08:23:00 上午, Blogger Lex said...

我現在覺得我們這邊的課程安排還不賴
每兩個星期就有一個密集的一週workshop(我們稱modules)
會累死人就是了
等自己開學校才有辦法這樣搞吧 哈

 
At 10/24/2007 02:32:00 上午, Blogger daniel said...

Lex:
可以想見你在 Eindhoven 的學習應是相當精彩! 自己開學校? sounds a great idea... 台灣互動設計學校嗎? XD

 
At 11/01/2007 06:09:0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好久沒找你聊,先前去看自己學弟妹的作品評鑑....
先撇開作品好壞和完成度
因為我們科系的尷尬位置


於是有一個校外老師講了一句話很讓我關注︰所以科技藝術最後不過只是觀念藝術。

我其實並不贊同
但是卻也無力反駁
因為似乎在這裡明顯的teach art 美學沒有真正出來

只是三年了
我還是沒辦法解除疑惑
不禁有點遺憾

你們有遇過類似問題嗎?

我的網址已經改成︰http://blog.roodo.com/xxxxx413


 
At 11/05/2007 01:34:00 下午, Blogger daniel said...

dear 413:

我覺得這是一種誤解, 其實任何的 terminology 都有它的立場與定義. 科技藝術不是觀念藝術, 互動設計也不是工業設計. 因為立場不同, 觀點不同. 同樣的東西可能體現出許多不同面向, 不同的評論角度可以去切入詮釋同一個對象, 而產生出不同觀點.

但我覺得 "科技藝術最後不過是觀念藝術" 這句似乎有點太滿, 我們或許只能說 "這些作品跳脫不出觀念藝術的巢臼", 但並不能代表全部的科技藝術都是觀念藝術. 如果是這樣, 是不是代表不符合觀念藝術的科技創作, 就不算是科技藝術了? 好像不是這樣吧? ^^"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