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30

和平正在發聲: 設計就是力量


以前的大學同學 nellsus 在他自家的網站架了一個 blog, 擺放他設計的系列創作產品 (包括 T-Shirt, 徽章等), 回應當前台灣的政治紛擾現況. 希望大家能夠前往給予一些反饋與意見. 如果您也有一樣的想法, 也可以將設計稿寄給 dotdesign.tw AT gmail.com.

related links:
[blog] Peace Voice of Design
奇摩拍賣商品拍賣位址
露天市集商品拍賣位址
dot DESIGN 達設計事務所
當心傷害 - 尊重多元‧拒絕撕裂T恤創作 (via jassper)


2006-09-28

meet Allen @ barcode


上周 Friday night, dAb, filip, 猴兄, 果凍, nellsus, okinawa, denny, 小乖, 小乖的女朋友, ohno, 和我, 一行人去信義區 barcode lounge bar, 和加拿大 SFU SIAT 剛回台灣的 Allen 見面聊天. 在場的 12 人, 唸過元智的就占了 8 位, 所以也可以說算是個小型元智同學會.

大家亂聊了整個晚上, 也欣賞了 Allen 非常優秀的 graphic design 的作品, 不亦樂乎. 在此要特別慶祝 denny 考試通過, 獲准赴日本國立千葉大學攻讀工業設計博士. 以後, 去日本搞互動, 就要靠他了. 還要感謝微型樂園的阿海, 幫我們訂了 VIP 包廂. 大家平時都是在從事設計或資訊應用相關行業或研究, 這次能夠湊在一起, 算是很難得的機會.

related links:
Barcode 的介紹文章 (via ROOM18)
[前po] SIAT at SFU


2006-09-20

waiting project


這個標題不是說我正在等著 project 上門 (waiting for projects), 而是一個叫 waiting 的 project. 這個 project 是 aqua 的同學 Ryan Hope, Tharangie Kumburuhena, 和 Sang Gu Lee 等三人合作的畢業展作品 (MA Design at Middlesex University). 我覺得無論在概念, 設計, 或技術表現上都相當得宜. 為什麼我會覺得好, 並不是因為有什麼太驚豔的視覺效果或技術展示, 而可能是因為這個 project 符合了我對互動設計的一些原則. 例如: 自然互動, 簡單互動, 美感與情感的互動等.

check out the video!

related links:
DIM 2006 Degree Show DIM2006畢業展:Waiting (via aqua)
DIM 2006 Degree Show DIM2006畢業展:Waiting影片 (via aqua)
DIM 畢展網站


2006-09-16

SIAT @ SFU


最近收到一位網友的來信. 他是來自 SFU SIAT 的留學生, 現在回台灣工作. 這讓我想起來一直沒有機會向大家介紹 SFU SIAT 這個 program.

SFU SIAT 的全名是西蒙佛蕾澤大學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School of Interactive Arts & Technology. 之前在 IxDA (Interaction Design Association) 的討論串上, 有看到不少人在討論與推薦這個 program. 雖然非常新, 但是在國際上卻已經相當 hot. 而之前我的碩士論文口試委員之一的 Tristan Sterk, 目前便是在 SFU SIAT 的博士班進修. 此外, 我碩士的指導老師的老師 (師公) Rob Woodbury 也任教於這個 program.

SFU SIAT 的師資陣容相當堅強, 許多老師來自其它相關頂尖 program 的學校. 而我相信它也是目前國際上互動設計課程最完整的 program 之一 (從大學部到研究所). 其中 Ron wakkary 是一位研究互動設計與環境智能 ambient intelligence 的老師. 他有一個 project ec(h)o 還滿有趣的, 它的一些互動設計研究也在 CHI, DIS, Personal & Ubicomp 等知名研討會與期刊上發表.

related links:
project: The Am-I-Able Network for Mobile, Responsive Environments
project: ec(h)o


[bullshit] 2001年天安門法輪功自焚案 公安披露滅火經過?

(via pchome) 北京「新京報」今天報導,二零零一年農曆除夕,七名法輪功成員在天安門自焚,現場公安昨天披露,當時滅火器很快就用完,他只得用棉大衣滅火,大衣也被燒著。(...more)

這是今天看到在 pchome 刊載的一則轉載對岸的新聞, 是個發生在 2001 年的假新聞. 如果有特別關注的話, 可以發現對岸隔幾年就會拿出來炒一次.

if: 此案的 assumption 是真的, then: 我已在總統府前自焚了, 還在 po 啥 blog?
Therefore, if: 新京報的話能信, then: 狗屎也能吃了.

延伸閱讀:
得獎影片: 天安門自焚案真相內幕 (via YouTube)
自焚真相再探: “自焚偽案”破綻之我見 (via renminbao)
“天安門自焚疑案”調查報告 (via upholdJustice)
偽火 (中文版) 51th哥倫布國際電影電視節榮譽獎 (.rm) (30.2 MB)


2006-09-14

[轉]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數位科技與介面設計研討會演講內容速記

阿修去參加了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數位科技與介面設計研討會, 並做了一篇演講筆記, 裡頭勾勒出了當前以 ambient intelligence 為願景的互動設計的幾個重要面向以及 key words.

the link: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數位科技與介面設計研討會演講內容速記 (via lis186)


2006-09-13

尋根 Tracing The Root


上個週末和 chialin 去基隆玩, 順便去看阿坤科藝所的同學, 同時也是咱們好同修賢哥, 他的互動裝置作品. 這件作品叫尋根 (Tracing The Root), 是前陣子基隆舉辦中元燈節, 賢哥為基隆市立文化中心製作的一個 "數位燈區".

基本上這個 "數位燈區" 就是在大廳中央的地上, 有一個長約 15 米, 寬約 10 米, 高約 1/3 米的坐檯, 坐檯的四個角落各放有四個座墊. 每個座墊被坐下的時候, 會觸發坐檯中央相應影像的出現與變化. 雖然這件作品的技術很單純, 但是整個展場寧靜, 典雅, 樸實的感覺卻相當動人. 我們一到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的大廳, 就看到一些阿公, 阿嬤, 叔叔, 阿姨, 還有小朋友坐在展品當中等人, 休息, 以及嬉遊. 此時看到簡介牌上真善忍三個字, 再看看坐在坐檯上的人們, 靜靜的坐著, 靜靜的看著週圍變化中的影像... 彷彿大家都沐浴在某種祥和的場中, 尋思自己生命的根源.

這件作品只展覽到昨天 9/12 為止. 在我眼中, 這件作品不止是一件供人休憩的舒適的公共座椅, 同時更是富有形而上內涵的公共互動藝術品. 只可惜這件作品不是常設的. 如果是的話, 又如果城市中遍佈這種常設的公共互動裝置, 我想, 也許許多文化資產與文化傳統就有機會能在人們與都會空間互動的脈絡當中逐漸被內化, 真正成為文化經驗, 而非僅是一再被強調需要保存的資產.

related links:
IEEE Computing on Urban Computing (via pasta and vinegar)
IEEE Computing on Urban Computing (via Living in the Virtual City)
[前po] 華山的互動公共藝術裝置?


2006-09-09

[書] Designing for Interaction


前幾天突然回憶起有一本互動設計書: Designing for Interaction (by Dan Saffer) 8 月份出版, 索性上天瓏書局的網站搜尋, 沒想到竟然有貨!! 因此, 懷著興奮之情, 趁著晚上 11 點打烊之前, 衝到天瓏書局給它敗下一本. 結帳時老闆還問: "這是講什麼的書?" 我回答: "呃...互動設計..." 看著滿臉疑惑的老闆, 我知道他對於 "互動設計" 這個 term 相當陌生, 但是當我開始想要試著解釋 "這不是一本在講 flash 的書" 的時候, 店裡的工讀生已經開始在關燈了, 所以便作罷.

這本 Designing for Interaction, 其實早在數個月前, 就已經和 ohno 討論過了. 從書目來看, 不難發現這是一本結構非常完整, 實務導向的互動設計研究入門書. 從解釋何謂互動設計開始, 接著介紹設計方法 / 互動設計基礎 / 設計研究方法 / 介面設計基礎 / 應用, 到服務設計...等, 做互動設計研究基本該講的都講到了. 不同於其它充滿 references 或是塞一堆案例 review 的書, Dan Saffer 將互動設計研究方法做一些很簡明清楚的系統化詮釋和定義. 只要參照書中介紹的方法與步驟, 讀者可以很快的學會如何訂定 business goal, constraints, 以及進行互動設計研究. 此書將設計方法用幾個簡單的表格與圖像就講清楚了, 並介紹了幾乎是所有的互動設計常用研究方法, 可謂集當前互動設計研究之大成.

據網站的消息指出, 已有一些學校已將本書列為互動設計課程的教科書. 本書文字淺顯, 段落分明, 章節中穿插著不同專家學者的訪談, 讀起來既輕鬆又富有知識性, 值得本人再次推薦.

related links:
Designing for Interaction 網站
作者 Dan Saffer 的個人網站
作者 Dan Saffer 的 blog
作者 Dan Saffer 畢業的地方--Interaction Design, CMU (via MFAStudy)
作者 Dan Saffer 所服務的互動設計顧問公司 Adaptive Path (位於 San Francisco)

[轉] [活動]==Designing for Interaction workshop (via lezplay)
[轉] 十月重點新書-Designing Interactions (via ohno)
[轉] 暑期強檔互動設計新書--Designing for Interaction (via suno)

其它互動設計相關屌書:
[書] Everyware: The Dawning Age of Ubicomp
[書] Designing Interactive Systems
[書] Digital Ground


2006-09-03

2006 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

昨天去世貿看了 2006 台北發明展, 其中看到了不少有趣且實用的創意. 甚至還看到了以前在研究所課堂上曾經討論過的 "下雨天會自動收進屋內的衣架" 被商品化了.

因為時間的關係, 所以這次主要只看了台灣參展的一些小攤位. 如果要從比較 critical 的角度來看這些發明, 便會發現有一些發明的立意很好, 但是卻可能難以通過傳統的行銷通路獲利. 像有一個是防觸電的延長線: 當不是電源的東西伸進延長線的插座中, 它並不會導電, 以此避免小朋友誤觸電. 然而, 如果這個延長線是一般普通延長線的價錢的兩倍, 那麼我可能就會在 "小朋友因好玩而誤觸電的機率" 與 "價錢" 之間做個心理拉鋸. 因為同樣的事情, 我也可以透過其它方法避免小朋友接觸電源, 例如把延長線置於高處等等. 如果我家還沒有年齡夠小的小朋友, 那是根本就不會考慮的了. 但是辨證的看, 像這樣子的產品, 如果在一個注重幼兒安全的國家, 透過政策政令去宣導甚至是納入安檢規範, 這樣的產品必定會較易 "成功".

我相信很多時候並不是一句話可以去評斷產品成功與否的. 只是很多產品沒有用對的方法賣到對的人手上. 我相信每一種產品都有他從被發明乃至成為商品賣到消費者手上的一條路, 這條路上如果有好的商品定位, 好的行銷, 好的廣告, 好的通路, 也許會走的比較順. 有的產品可能在走的過程中, 會經過再設計與反覆, 但最終它一定會走向它該去之處, 真正夭折的產品, 一定是走了彎路或走錯路. 這次展覽看到了不少台灣的 "作品", 發現其實台灣人真的是鬼點子還滿多的, 不過我更想知道的是, 他們接下來這條路打算要怎麼走? 另外, 展出者統一的問題都是----不懂的如何包裝. 但是創意是決對值得肯定的.

related links:
2006 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覽會
台北國際發明展競賽 台灣獲287面獎牌 (via Epoch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