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世貿看了
2006 台北發明展, 其中看到了不少有趣且實用的創意. 甚至還看到了以前在研究所課堂上曾經討論過的 "下雨天會自動收進屋內的衣架" 被商品化了.
因為時間的關係, 所以這次主要只看了台灣參展的一些小攤位. 如果要從比較 critical 的角度來看這些發明, 便會發現有一些發明的立意很好, 但是卻可能難以通過傳統的行銷通路獲利. 像有一個是防觸電的延長線: 當不是電源的東西伸進延長線的插座中, 它並不會導電, 以此避免小朋友誤觸電. 然而, 如果這個延長線是一般普通延長線的價錢的兩倍, 那麼我可能就會在 "小朋友因好玩而誤觸電的機率" 與 "價錢" 之間做個心理拉鋸. 因為同樣的事情, 我也可以透過其它方法避免小朋友接觸電源, 例如把延長線置於高處等等. 如果我家還沒有年齡夠小的小朋友, 那是根本就不會考慮的了. 但是辨證的看, 像這樣子的產品, 如果在一個注重幼兒安全的國家, 透過政策政令去宣導甚至是納入安檢規範, 這樣的產品必定會較易 "成功".
我相信很多時候並不是一句話可以去評斷產品成功與否的. 只是很多產品沒有用對的方法賣到對的人手上. 我相信每一種產品都有他從被發明乃至成為商品賣到消費者手上的一條路, 這條路上如果有好的商品定位, 好的行銷, 好的廣告, 好的通路, 也許會走的比較順. 有的產品可能在走的過程中, 會經過再設計與反覆, 但最終它一定會走向它該去之處, 真正夭折的產品, 一定是走了彎路或走錯路. 這次展覽看到了不少台灣的 "作品", 發現其實台灣人真的是鬼點子還滿多的, 不過我更想知道的是, 他們接下來這條路打算要怎麼走? 另外, 展出者統一的問題都是----不懂的如何包裝. 但是創意是決對值得肯定的.
related links:
2006 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覽會台北國際發明展競賽 台灣獲287面獎牌 (via
Epoch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