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研究生涯於前幾日辦完離校手續後正式告終.
該感謝的人大致上已在論文誌謝裡謝過. 在這裡, 我只想說, 三年來, 視野開闊了不少. 在唸研究所以前, 可能很多人對於為什麼要唸研究所的動機是不清楚的, 甚至是很被動的. 例如: 因為工作不好找, 不想當兵, 或者現在大學學歷不值錢, ...或者各種奇奇怪怪的因素等等. 事實上, 我想說的是, 唸研究所一定要有個積極且充份的理由. 不過, 唸研究所之前, 真的也很難去理解到底唸研究所到底是為了什麼, 一直到開始唸了之後才會逼迫自己去反思這個問題.
以我的情況來說, 我覺得研究所是在訓練三件事情. 第一, 唸研究所是一個腦袋轉變的過程. 必需要改變過去養成的那單一且衝動的思考習慣. 要學會拿到題目, 不是立刻開始 "解題", 而是先思考: 是不是適合這樣做? 有沒有其它種更有效率的作法? 有沒有其它新的作法的可能性?...,etc. 就好像要學著當別人賞你一巴掌的時候, 你不能立刻依循 "刺激-反應" 的理論, 就回一掌給他, 而要先思考: 是不是一定要反應? 適不適合立即反應? 有沒有 "刺激-反應" 之外的可能性?...等等.
第二, 是對於表達能力的掌握程度. 在學術上, 每一個字眼或字詞都有其定義 (definition), 如果隨便用或不經考證亂用, 就會造成溝通上的混淆. 無論是在寫作上, 或者是在口語報告上, 都必需要精確地掌握所使用的每一個字詞和語句. 最常遇到的情況是, 你一直用某一個不妥當的詞講某件事, 但別人卻理解為你說的是另外一個意思, 然後在不斷地爭論的過程中, 最後你自己承認 "我說的就是某某剛才說的那個意思"... 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講這個意思呢?
第三, 就是願景 (vision). 學會提出一個願景, 並且能夠提出一個 roadmap 步步邁進, 是邁向成功的保證. 做任何事情, 如果背後有一個願景在支撐著, 就容易有明確的目標, 而且每一件事情無論怎麼做, 都會是有用的, 都能夠聚沙成塔, 成就一項很龐大的計劃. 若沒有願景, 學習與知識便很難形成系統, 很可能到頭來, 什麼都會一點, 卻什麼都不精, 也不曉得下一步該怎麼走. 凡事先有一個願景, 也不容易陷入問題的枝節與泥沼, 避免對技術鑽牛角尖至迷失方向.
至於研究生生涯汲取的專業知識, 這三年基本上都在看 Ubiquitous Computing, Ambient Intelligence 等相關領域的東西, 老實說, 這些東西大多是在描繪未來的場景, 和現階段普及化應用還有一段差距, 但非常適合做為前瞻性研究, 或從中發現值得趨近之方向. 會做這方面, 是因為以前大學時代許明潔老師曾經鼓勵過我們, 說應該趁在學校的時候, 做一些實驗性的, 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 因為到了業界之後, 就很難再有這種機會了. 我深感認同這句話.
最後, 很高興在研究所認識了很多具有相同志趣的朋友和老師們, 一起默默耕耘台灣的互動設計相關領域. 研究生生涯還有很多精彩的保留沒說, 或許每個人唸研究所的體會都不一樣, 甚至在第二個或第三個碩士, 可能感悟都不會一樣. 以上僅先做個小結, 紀錄一下正式離校的心情.
related links:
[前po]
學位論文口試順利通過[前po]
畢業啦[前嘴炮]
論文的通牒 學界亂象》碩士論文代工 6萬起跳 (via
u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