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30

[書] Everyware: The Dawning Age of Ubicomp


之前在一些國外的 blog 都有看到不少文章在 review 這本由 Adam Greenfield 所著 Everyware: The Dawning Age of Ubiquitous Computing. 後來, 也收到了兜哥寄來的信, 說這本書在天瓏外文書區也在賣了, 所以我就去實地翻閱了解一下.

這本書結構很簡單, 就是對 "Everyware" 一詞的 81 個不同面向的特質描述. 作者所說的 Everyware, 是指許多像是遍佈運算 (Ubiquitous Computing), 環境智能 (Ambient Intelligence), 或是普及運算 (Pervasive Computing)...等相似詞義的匯合字. 用 Everyware 來描述, 或許是要類比 Software 和 Hardware 這種 -ware 的觀念. 本書用了 81 個假說 (每個大概用了 2-4 頁) 去描述 Everyware 的特質. 每一個特質, 都是作者對 Everyware 的洞察, 同時也是一種趨勢預測, 更可以做為設計 Everyware 的設計原則.

其實像這種以偏向論理的口吻闡釋科技願景的書, 在國外是多不勝數, 觀點又是包羅萬象, 百家爭鳴. 經常是書中的某一個段落, 就可以抽離出來討論很久. 如果台灣也能夠建立起創新的研究環境, 相信要建立自己獨特的觀點也並非難事.

related links:
Adam Greenfield's v-2.org
Adam Greenfield - wikipedia
Amazon.com: Everyware: The Dawning Age of Ubiquitous Computing
Mobile Ministry Magazine 的書介
David Haper's Different Things 的書介


2006-04-28

Money as New Media

前陣子在想一個問題: 有什麼樣的載體, 是可以廣泛且持續地傳播資訊, 而且又是低製作與低流通成本? 後來我想到, 不正具有這種特性嗎? 人們實際上幾乎每天都在交換著錢, 並且在拿到別人給的錢之後, 又再輾轉把錢給下一個有緣人. 唯一遺憾的是, 目前的錢除了拿來交易之外, 並沒有承載資訊的機能. 如果將來各方面條件都足夠, 一個國家的錢要是請互動設計師來設計, 說不定更可以把錢擴增一層資訊介面, 讓人不旦可以即時附掛資訊到錢上, 還能夠紀錄錢從央行出生之後, 所輾轉經歷過的各種被使用的場合與情境...

當我還在概念式地想像某種新的錢幣形式設計的時候, 沒想到在中國大陸已經有人開始實踐第一步了 !! ...XD

related links:
人民幣新用法 在大陸越來越流傳
[前po] TCube: an animated handbill


2006-04-27

未來博物館座談會心得


昨天起了個大早為的就是前往故宮去聽一個未來博物館的演講暨座談會. 上午是由普林斯敦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Stan Allen 淺談關於二十一世紀的博物館空間. Stan Allen 主要對文藝復興以詳的博物館空間拓樸, 動線, 以及介面的關係做背景回顧, 最後帶到現代化採用新媒體的各種博物館形式, 例如 Ito 的仙台媒體中心, 德國 ZKM, 或是像 UN Studio 做的 Galleria shopping mall, 還有 BIX Facade 這類東西. 下午的場次, 則包含林志明副教授談未來博物館的理念與實踐, 以及幾位新媒體藝術家, 包括袁廣鳴, 朱嘉樺, 陳志誠, 黃心健, 梅丁衍, 林泰州等人, 分享他們針對故宮將在二期航廈出境大廳二樓迴廊處設置的一個展場所創作的作品概念.

雖然這個研討會的主題是在談未來博物館, 但實際上與談人對於未來博物館並沒有太大膽的臆測與想像. 透過這場研討會, 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 無論是策展單位, 創作團隊, 或是建築團隊, 對於博物館的觀念都在極速地轉變, 且也渴望新媒體的介入, 能夠創造出新的博物館型態. 雖然這個研討會並沒有對於博物館的未來性有太多討論, 但是過程中也讓我們深刻體認到為當代新媒體藝術創建一個新的博物館架構的急迫性. 我想, 二期航廈的展覽會是一次新的博館型態嘗試.

最後, 我想提一下在研討會過程中發生的小插曲. 一則是上午 Stan Allen 演講到一半, 突然斷電. 二則是下午的時候, 也是 Stan Allen 準備講話的時候, 廳內突然傳來對院內行政同仁的廣播. 我想, 這也正點出了新型態的空間所帶來的新的問題. 新媒體的介入, 可能會帶來新的挑戰, 我們不光是要處理作品, 動線, 採光, 氛圍, 參觀者經驗... 此外還要考慮很實際的資訊系統層的問題. 例如博物館系統控制. 當斷電的時候, 有什麼替代解決方案, 以及有沒有更智慧化的廣播系統, 或是新媒體作品的智慧型電力配置系統等等. 這些問題, 又如何整合在空間設計當中 (包融為設計的一部份), 相信在未來博物館設計也會是個主要問題之一.

related links:
[講] 未來博物館座談會 (via maxray)
普林斯敦大學建築學院
Stan Allen Architect
是誰讓這些藝術家們難堪? (via ohno.BLOG)
展場建築的主客體-記在未來博物館座談會之後 (via hunter)


2006-04-26

[轉備] 互動式數位藝術創意學習應用

(via 華夏導報) 文/王景新 【優質化研討會】互動式數位藝術創意學習應用 藝術表現新紀元

許素朱教授以蘇格蘭的 Whiskey Museum 為例,講述互動教育的重要。許教授說,博物館開幕時即以一件「互動式數位藝術品」吸引廣大參觀者進入,每一位參觀者均可踩踏在一片虛擬成冰塊的地板上,踩踏次數愈多冰塊融化越快,到最後才發現腳下全是虛擬的 Whiskey 酒池。為有實體觸覺及嗅覺感,參觀者還可以聞到 Whiskey 酒香,這件互動式藝術作品中,還有一隻可愛的松鵝貫穿全場,活靈活現的生動裝飾,創造成功的開幕典禮,吸引全場目光,話題更十足,而該松鵝後來也成為 Whiskey wine 酒商的吉祥物。(...
more)

請問有人有關於 Whiskey Museum 更多的資料嗎?

* 感謝 sunoAQUA 提供的資料:
The Famous Grouse Experience by ART+COM
Jameson Whiskey Heritage Center

related links:
【優質化研討會】互動式數位藝術創意學習應用 藝術表現新紀元
work by bob dickason for whiskey museum


2006-04-25

423 小記

前天 4 月 23 是本 blog 開波以來滿一周年, 歡欣之餘, 和號稱很久沒運動的 chialin 一道去參加聲援遊行. 我們從總統府前面狂走走到世貿二館, 然後就在 101 四樓的九如餐廳和家人享用晚餐. 自從成為電腦兒童之後, 就很少參與戶外活動了. 尤記得上一次走那麼多路, 是小學的時候自己一個人跑去世貿看電腦展, 然後從世貿走回家. 自從有機車代步之後, 也就沒什麼機會像這樣在市區亂走亂晃了.

吃完精美的晚餐之後, 我跟 chialin 便和互動團的 dAb, ohno, suno, 小乖等人在誠品信義店 B2 會合. 互動團的這幾位朋友今天下午去青鳥林俊廷夫婦聊天. 他們這次去和我上次去一樣, 被震撼得久久不能自己. 對於這間台灣的 ART+COM, 我們只能豎起大姆指並深深鞠躬. 青鳥無論在理念, 理想, 視覺呈現和執行力上, 都展現了絕佳的品質. 而這也讓我更加深刻地了解最近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那就是 "建築商人" 與 "建築設計師" 的差別.

通常, 商人的目的很明確, 就是要賺錢. 而設計師的目的卻不同, 做設計往往才是首要的. 這兩種人代表著看事情態度上不同的優先順序. 一個設計師, 為了堅持理念, 不輕易與金錢妥協. 而一個商人, 卻得為了達到最大的利潤, 必要時得犧牲設計理念. 當這兩種不同價值觀的人面對面的時候, 雖然嘴巴上講的可能都是 "設計", 但其實核心價值卻非常不同. 我相信青鳥的態度, 至始至終都堅持著同 "設計師" 的角色與態度. 我想這也是他們的作品總是不斷在突破, 不斷給人驚喜, 逐漸邁向國際的原因吧.

p.s. 青鳥真正的作品, 都不放在網站上的啦...

related links:
走,咱們一塊敲鐘去!
[前po] 新媒體藝術的後花園?
[前po] 事業追求的真正的價值?
為了錢還是夢想? (via 有沒有都無所謂)
切入新時代的需求,會是創造新價值觀的一次機會 (via ohno.BLOG)
[互動團] 青鳥新媒體藝術參訪記 (via suno)


2006-04-22

晨觀學學, 午后遊華山散記


昨天一大早和互動團一群人去內湖科技園區那邊參訪學學文創志業有限公司 (Xue Xue Institute). 第一次聽到學學, 是以前和銘傳空間媒體研究室梁老師聊天口中得知. 那時候聽說是一個超大型的設計本位補習班, 有二十七個學院, 四千多種課程... 今天剛好有機會, 就前往參訪並和現任執行長詹偉雄聊了一下, 很淺顯地知道他們在幹嘛. 因為學學在開幕前有一些保密條款, 所以無法向外界透露太多訊息. 這棟專司設計教學的大樓, 將會約莫在九月的時候盛大開幕, 屆時會再邀集各界人士前往參與盛會.

參訪完學學之後, 下午就到華山去看九校畢業聯展, 體驗久違的學生生活, 順便看有沒有什麼屌貨. 我和 ohnodAb 在看台藝大的展區的時候, 一度被賴韋光的 "殘影遊戲" 作品所吸引. 大家還是玩的很開心, dAb 博士幫我們產出了兩段愚蠢的輔導級短片...

stupid conversation (上) (.avi; 16.98 mb)
stupid conversation (下) (.avi; 9.05 mb)

related links:
學學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via 104)
華山Young畢博1-"迷走城市"九系聯合畢業展


2006-04-21

夜市 2006: 互動設計/擴增實境/遠距通訊工作坊

既上次 Jackie Lee 在台中 TADA Center (台灣藝術設計建築中心) 成功舉辦 workshop 之後, 延續上一次的主題, 這次他邀請了同樣來自 MIT 媒體實驗室Hyemin Chung, Edward Shen, 以及來自芬蘭知名的赫爾辛基藝術與設計大學 (University of Arts and Design Helsinki) 的媒體實驗室Jurgen Scheible, 要再在台灣辦一場以夜市 (Nightmarket) 為主題的 workshop. 時間目前定為 6 月 16-18. 上一次錯過的朋友, 這次不要再錯過啦.

更多的相關訊息, 請見 ohno.BLOG.

related links:
活動網站: Nightmarket 2006
[前po] 台中 workshop 體驗摘要
[前po] 台客KTV: a project for the workshop


2006-04-18

FEIDAD 2005 首獎揭曉!


等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上一個年度的遠東國際數位建築獎 2005, 在這幾天終於揭曉了. 共有一位傑出設計獎與四位設計佳作.

這次的傑出設計獎, 是由西班牙的 ReD Research + Design 團隊所抱走. 他們投件的作品, 是一個在奧地利 Kunsthaus Graz (就是有 BIX Facade 媒體立面那棟藝術機構) 所規劃的一個 M.City 展覽.

這件作品的主要論述, 在於它介面 (interfacing) 建築外部與室內空間的手法. 如大家知道, Kunsthaus 是一棟自由形體 (freeform) + 媒體建築 (media architecture). 面對這種奇特的建築物, 在規劃其室內展覽空間的時候, 會遇到不少困難. 例如, 它的空間形態是不均勻的, 光線又是散射的, 且室內沒有劃分小空間 (沒有牆), ... 等等. 然而這些問題, ReD 團隊卻以簡單的 "介面" 的概念, 透過精準的數位計算產出空間組件, 加上藝術性的插置與圍塑手法, 將天花板的光線順勢導引至樓面, 界定和劃分展覽空間.

在空間意義上, M.City 做為臨時性設置, 卻連結了建築物的動態屬性, 與既有空間融合為一, 並溝通著建築表皮的內外關係. 若不仔細閱讀文字, 一般人可能很難理解這件作品有趣之處. 事實上, 這件作品正如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曾說過的一句話, "God is in the detail". 從整個想法的分析, 決策, 過程, 以及結果, 雖然平鋪直敘, 但是每一步卻又極具巧思. 我想, 這大概就是這件作品獲獎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related links:
TOPOGRAPHIES OF NEGOTIATION: M.City Exhibition
ReD Research + Design
FEIDAD 2005 Award Winners!
FEIDAD 2005 官方網站
[前po] 2005遠東數位建築設計獎開鑼
[前po] [書] 5th FEIDAD yearbook


2006-04-16

Emotionally-centered Design

前陣子, 我們的設計心理學大師 Donald A. Norman 在一篇小短文中, 又提出了新的 "中心系列名詞": 以情緒為中心的設計 (Emotionally-centered Design).

其實不難想像這個詞的出現. 因為在兩年前他的一本最新著作情感化設計 (Emotional Design), 談的就是使用者的情感和情緒在產品使用經驗中的重要性. 而這個 "情緒中心設計" 的概念, 基本上延續自 "情感化設計" 的想法. 在這篇小短文中, 他以 Google Map 和另外兩個類似服務為例, 說到了 Google Map 的功能看起來和以前類似的地圖檢索系統差不多少, 甚至在介面複雜度上更高, 但是為什麼會讓人較以往更喜歡用它? 用得更沉迷? Norman 認為, 這是因為今天系統效能提升使得系統延遲時間縮短, 速度更快, 以及圖形的流暢度跟平滑的畫面切換機制. 這些特質, 造就了這項服務吸引人持續使用它的原因.

一個產品或介面成功的途徑, 似乎在當前已有不少選擇. 不過, 不論是使用者為中心, 活動為中心, 還是情感情緒為中心, 在不同的設計涵構和設計需求之上, 還是需要不同的設計方法做為指導原則. 例如以一般來說, 若要開發兒童教育的產品, 方法上採用 以活動為中心 應該是會比 以情感情緒為中心 要來得合適. 所以, 話說回來, 設計師在開發產品或介面時, 能清楚知道最適合採用的設計哲學為何, 可能是更關鍵的事情.

related links:
User-centered Design (via wikipedia)
Activity-centered Design (via jnd)
Emotionally-centered Design (via jnd)
Donald Norman's jnd.org
[前po] Design and Emotion 2006
[前po] [兩本書] Emotional Design + 透視智慧環境!
[前po] 互動設計仍然只是一種藝術形式
[前po] 遙控器與Activity-Centered Design
[前po] 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是有害的


讓我們創造歷史吧---致信白宮


我很喜歡兜哥的 blog 的 title: "我不好為人師, 但我相信, 會有這麼多蠢蛋, 就是因為沒有人教他們, 什麼才是對的."

一輩子或許再也沒什麼機會可以發信到白宮給布希. 而這可能也是我一輩子唯一的一次機會致信白宮.

related links:
一人一信致布希總統


2006-04-15

[轉] 人們瀏覽網頁的視線呈「F」型

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Nielsen Norman Group 利用精密的「眼球追蹤設備」跟蹤測試者瀏覽網頁時的行為,分析瀏覽者到底看的是甚麼。受測試的網站包括一些大公司的網站以及其它諸如教人打繩結、投資、旅遊設計、購物、收養寵物等等的各類網站。

測試者對網頁的瀏覽視線呈 「F」 型。他們傾向於在網頁頂部閱讀長句,隨著網頁越往下,他們越不會閱讀長句,這就使得每個句子的開頭兩個詞彙尤其重要。因為人們非常擅長於篩選出一頁中無關信息,將注意力集中到一小部份突出的網頁元素中。(...
more)

related links:
Nielsen Norman Group: 使用性諮詢, 訓練 & 使用者研究報告
Jakob Nielsen's useit.com
Don Norman's jnd website


2006-04-14

新竹互動之旅 (下):Office Live


在看完了舞蝶迷香徑,翩翩逐睌風之後, 緊接著, 我和猴兄便前往位在竹科園區內的智邦藝術館, 欣賞同樣是天工開物製作的 Office Live 裝置展.

關於這個有趣的科技藝術裝置展, 在先前也已被大量報導與轉載, 甚至也發佈於國際知名的平台和 Blog, 例如 we-make-money-not-artRhizome.org. 整件作品從概念到實作, 都呈現了相當高的品質及完成度.

其實像這樣的科技藝術裝置, 若能夠克服永固性 (sustainability) 的問題, 當作是辦公大樓的一件常設藝術展示品或是公共藝術品, 應該會很棒 (應該比在大廳中央擺個噴泉好...). 事實上各種環境也需要這種生活中用來調適身心的藝術品, 讓我們在忙亂的工作之餘能夠偶然停下腳步思考一下 "我們這麼努力到底是在搞什麼" (原來只是為了餵飽一隻金魚... ?!)

如果要說這件作品的重大意義, 就像上面說的, 我會覺得是它帶給它的受眾 (即上班族 or 設計從業人員) 的詼諧性及解壓. 這種類似環境治療或藝術治療的效益, 能夠發揮裝置其作為藝術品陶冶身心的本質, 觸動人的心靈和思維, 讓人在觀賞作品或是與裝置互動的同時, 不自覺地獲得情緒上的釋放... 如果能夠結合這方面的理論支持, 研發各種環境互動治療的裝置, 應該會是一種很鮮的方向.

期待天工開物的下一力作 !!

related links:
Office Live 的線上影片
燃燒吧!同業考察魂!第一回(2006.03.29)(via maxray)
OFFICE LIVE -- by Techart Group (2006, Taiwan) (via wmmna)
OFFICE LIVE — by Techart Group (2006, Taiwan) (via Rhizome.org)
OFFICE LIVE--天工開物集團2006互動裝置展 (via suno)
天工開物 2006 互動裝置展 Office Live (via 小乖)
[前po] 天工開物 2006 互動裝置展 Office Live


2006-04-13

新竹互動之旅 (上):舞蝶迷香徑,翩翩逐睌風


昨天從台北出發要去雲科大張登文老師, 途中順便到新竹找猴子一起去看正在交大浩然圖書館大廳展出的「舞蝶迷香徑,翩翩逐睌風─數位學習在故宮」的展覽 (展期至 6/18).

這個展覽其實在去年年初就已經在中正紀念堂展過了, 是由天工開物頑石創意所執行製作的互動展覽. 這個展覽的特色, 是讓參觀者可以透過文物物件或是觸摸等方式, 和展覽品互動. 展覽品本身是一個數位學習的平台, 但卻是以古物的樣式 (e.g. 屏風, 古桌, etc) 來包裝. 關於展示物的互動細節, 猴兄的專業 blog "What the Video can be !?" 已有了簡明的闡述.

其實我覺得這個展覽的重大意義, 不是互動技術的展現, 而是將傳統文物和工藝品與互動裝置結合的概念. 這類喻於文化的運算 (Culturally embedded computing)概念其實在 2001 年印度的 Crossing Project 已有了相當程度的實踐與嘗試, 不過, 在目前來說, 成果都還僅限於展示或個人創作. 雖然在某些工業設計或傳統建築設計中的概念形成手法, 有時候需要針對文化議題進行分析, 但是將分析的 data 轉化成互動行為, 卻不多見. 換句話說, 真正深入研究文化行為, 以及深入研究文物特性並將其與互動設計結合的案例, 目前還很少.

我相信東方文物, 尤其是中國傳統文物與空間語彙, 具有很強烈的文化溝通的本質, 可以和互動設計相結合, 甚至產出新的設計, 就像故宮最近的 slogan: "Old Is New" 一樣, 透過現代新式媒體的包裝, 讓古典美與現代炫 "你儂我儂", 相得彰益.

related links:
故宮 "Old Is New" 廣告影片下載
舞蝶迷香徑,翩翩逐睌風─數位學習在故宮
喻於文化的運算 (Culturally embedded computing) (.pdf)
[前po] The Crossing Project
[前po] 互動典藏
舞蝶迷香徑 翩翩逐晚風 (via What the Video can be !?)


2006-04-12

VT ArtSALON 非常廟!


今天和小乖, dAb, suno, maxray, ohno 等互動達人到 VT ArtSALON 進行每週的例行聚會. 關於這間由八位當代藝術工作者開辦的 pub, 其實已經有不少新聞介紹了. 其實大家很早就想找機會到 VT ArtSALON 看看了, 今天終於能親臨該寶地.

VT ArtSALON 就如其名 "Art Salon" 所稱, 是一個展示藝術作品的沙龍. 牆上掛著的是袁廣鳴的 "城市失格", 壁上嵌入的是陶亞倫的 "光膜"... 似乎企圖將 pub 與當代藝術展示空間做一種結合.

雖然我並不是個綜泡夜店的人, 不過, 倒是覺得有這樣的一種討論環境: 牆上掛著當代科技藝術家的作品, 舒適的沙發床, 彈性的空間, etc 倒是頗理想. 其實從環境的條件, 例如燈光 / 室內裝修的彈性, 乃至活動企劃的配合來看, pub 真的是一個結合創作展示的好地點, 能夠有機會讓創作者或設計師大膽呈現風格化與高度實驗性的作品.

工作忙了一整天, 不妨趁著短暫的夜晚與三五好友一道前往 VT ArtSALON, 享受一場充滿當代藝術氣息的夜店經驗吧!

VT ArtSALON 相關資訊:
Opening: 0800pm - 0300am
Address: 台北市伊通街 45-47 號 B1
Tel: 02 2516 1060

related links:
VT ArtSALON
VT ArtSALON 藝術文化的新焦點 (via maxray)
當代藝術走出美術館 藝術家開沙龍搞文創 (via libertytimes)


2006-04-11

[轉] 心靈感應打字機


圖 (AFP/Getty Images)
(via dajiyan) 英國《每日郵報》9日說,德國科學家已經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心靈感應打字机”,它能根据使用者所想打出字來。負責這一研究項目的克勞斯-羅伯特.米勒教授在德國一個科技展覽會上向參觀者展示了這套“柏林人腦-電腦交互系統”,令在場所有人惊嘆不已。(...more)

現在 po 這種文章感覺好像有點冷飯熱炒. 不過, 還是要向世界各國 BCI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的研究者與研究單位致上最大的敬意! :p

related links:
心靈感應打字機問世
The OpenEEG project
mindgames group at media lab europe
Brain orchestra (via wmmna)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for music (via wmmna)
念力互動裝置!!Brainball!! (via maxray)


2006-04-10

事業追求的真正的價值?

這幾天分別和 lighten 見面, 又去了雲科大, 青鳥新媒體藝術公司, 和不同的朋友與新媒體先進們小聊了關於工作的想法. 發現每個人似乎對於新媒體/設計執業, 都有不同的經營理念與追求的價值. 有的人, 會認為賺錢才是工作最優先考量的目的. 但是在設計領域卻也有為數很大的人, 是以案子的性質與規模能否成就其理想跟理念為優先考量的.

對於這個問題, 我這幾天也思考了很久. 我相信有不少設計師或創作者, 認為最理想的工作, 是一個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工作. 而賺那麼多錢的, 很多時候也是希望能夠拿那麼多錢去成就自己想要做的事. 今天, 有人願意掏錢讓我的公共藝術裝置再多展一年, 我在錢的面前願不願意妥協, 還是我也會堅持: "要做就做新的, 否則我寧可不做"?

那麼, 我最想要做的事是什麼呢? 做什麼樣的事也能夠讓我拿出這種 "guts"? 或者說, 有什麼事情能夠讓我為它而無怨無尤地賣力工作著? 這些問題, 我想可能也是許多人的問題, 在這裡先拋出來... 或許哪一天我有明確答案的時候, 再回覆上來.

related links:
對話尼葛洛龐帝:100美元電腦動了誰的奶酪


quit ccp teddy bear!


You are welcome to pick any thing you like or ask us to give any customized design for you. Please post your idea/concerns at qxbbs.org.

related links:
QingXin gift shop


2006-04-05

台大IPPR實驗室速遊


感謝 dAb 安排天工開物參訪台大網媒所 IPPR (Image Processing & Pattern Recognition) 實驗室的行程, 拖他們的的福, 讓我有幸能夠與其它幾位互動奴亂入其中.

在 dAb 的指導教授洪一平老師的解說下, 看了一些該 Lab 進行中的專案. 主要都是專注於影像處理與圖形識別的實作, 及其於博物館展示 / 瀏覽 / 監控系統 / 遠端搖控 / 互動機台 / 工作桌面...上的各種應用. 呈現上來說相當多元化, 讓人可以清楚看到影像處理與圖形識別之於各種產業實務應用的重要性.

這一趟台大之旅, 其實激起了不少後續的討論. 其中一種聲音, 主要是質疑這些利用影像處理或圖形識別技術所實作出來的產品的原創性. 但其實對人家來說, 在這個階段, "應用" 只是一個檢驗演算法的測試, "應用" 原不原創, 並不是要探討的重點; 能不能創造出高效能的演算法, 並投上 IEEE, 這才是重點. 但如果 IPPR Lab 能夠跟像天工開物這種同樣具備實作能力的設計團隊合作, 結合原創的設計概念與最前端的技術, 相信一定能譜出一首優美的樂章. 甚言之, 如果能創造出更方便的 Toolkit, 讓設計者或創作者可以拿來創作, 可能是我們更期待的事情.

related links:
[雜感] 關於別人的肩膀 (via dAb)


2006-04-03

文化服務役上了!

前幾天收到了文建會中部辦公室核發的優先服文建會文化服務役證明書. 讓我之後當兵的日子, 能夠有機會貢獻專長於台灣社區營造, 以及文化資產的保存和利用上.

在準備的過程中, 發現新媒體和社區營造有極大交溶的可能, 因為人種誌 (ethnography), 人類學 (anthropology), 或文化研究 (cutural studies) 都是新媒體與社區營造部份常用的系統研究方法, 雖然目的不同, 但兩者要結合, 只是要不要去做的問題. 發哥去年執行的『第二屆台北市公共藝術節--大同新世界』其實就有類似的做法, 國外亦不乏諸多實際案例.

無論如何, 能夠申請到優先服文化服務役的證明書, 還得謝謝我的碩士指導教授張登文老師, 林洲民建築師, 微型樂園, 林建華 & 黃心健老師在資料準備上的協助與支持. 在此還要特別感謝張登文老師同意讓我延畢, 否則我也不會有這個機會去申請文化服務役. 另外, 也謝謝老師在我碩士論文口試完之後, 讓我能夠專心準備申請文件, 至今還沒開始修改論文... ^^"

related links:
文化服務替代役資訊網


2006-04-02

[轉] 《國家觀察》:一個叫蘇家屯的地方

(via 明慧網)(明慧記者曾文遠編譯報導)美國《國家觀察》(National Review)雜誌 3 月 30 日發表執行編輯 Jay Nordlinger 的文章,題為“一個叫蘇家屯的地方”。Nordlinger 希望讀者們看看提到的有關蘇家屯集中營的報導。他說,因為有時不可想像的事情需要想一想,哪怕就一點點。(...more)

related links:
美敦促中國查蘇家屯集中營活體摘除器官指控
聯合晚報:大陸活體摘除法輪功學員器官
龔平:蘇家屯集中營,媒體何以沉默?
從蘇家屯看中華大地在發生著什麼?(上)
從蘇家屯看中華大地在發生著什麼?(下)(by 周正)
世界已失去耐心 白宮首次回應蘇家屯事件